2023年9月8日 · 锂电池极片是电池正负极的活性物质载体,主要由基体、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导电剂等成分组成。 极片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确保活性物质能够有效参与电化学反应的前提下,实现电流的传输与收集,以确保电池整体性能的发挥。
2021年5月10日 · 本文采用实验测试及3D仿真分析了三元体系单体电池和模组循环至EOL的膨胀力,指出在电池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内部预留间隙、电极片数量、模组结构件的失效应力阈值等参数对电池循环的影响。 IEST元能科技相关测试设备推荐. SWE系列原位膨胀分析系统(IEST元能科技): u 利用高度稳定且可信赖的自动化平台,搭载高精确测厚传感器,实现对电芯整个充放电过程
2023年4月26日 · 孔隙率是指电极涂层中孔洞所占体积分数,极片中一般存在多种尺度的孔隙:1)活性物质颗粒之间的微米级孔隙;2)活性物质颗粒内部的孔隙,尺度为纳米-亚微米级;3)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相内部的纳米尺度孔隙。 电解液填充在多孔电极的孔隙中,锂离子在孔隙内通过电解液传导,传导特性与孔隙率密切相关。 孔隙率越大,相当于电解液相体积分数越高,电解液浸润就
2019年3月19日 · 目前,已经有部分研究人员探究过一些极材料的电极厚度效应以及电极孔隙率的优化,例如LiMn2O4、LiNi1/3Co1/3Mn1/3O2和LiFePO4等材料。 在这些研究中,都告诉我们电极的不同厚度和孔隙率会极大的影响电池的倍率能力。 据作者所知,只有Appiah (J. Power. Source. 319 (2016) 147–158)和Gallagher (J. Electrochem. Soc. 163 (2015)A138–A149)两个课题组研究
锂电池极片内部孔隙大小及形态特征对于电池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锂电池极片的孔隙结构,本文将简要介绍压汞法在测量锂离子电池极片孔隙结构方面的应用,并探讨极片设计基础、常见缺陷以及孔隙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在设计锂电池时,导电剂比例和孔隙率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适当调节导电剂数量可以改善锂电池性能,提高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合理控制孔隙率能够增强锂离子扩散速度和容量,并促进长期稳定性。
2023年9月13日 · 锂电池电极是一种粉体颗粒组成的涂层,由于粉体颗粒表面粗糙,形状不规则,在堆积时,颗粒与颗粒间必有孔隙,而且有些颗粒本身又有裂缝和孔隙,所以粉体的体积包括粉体自身的体积、粉体颗粒间的孔隙隙和颗粒内部的孔隙,因此,相应的有多种电极涂层密度及孔隙率的表示法。 粉体颗粒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粉体的质量。 根据粉体所指的体积不同,分为真
2023年9月6日 · 锂电池P2D模型中,多孔电极活性物质相、电解液相体积分数是模型输入参数,直接决定电池容量,锂离子和电子有效传导特性(点击阅读 锂电池P2D模型基础:几何尺寸)。
2023年3月18日 ·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层可看成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活性物质颗粒; (2)导电剂和黏结剂相互混合的组成相 (碳胶相); (3)孔隙,填满电解液。 各相的体积关系表示为:孔隙率 + 活物质体积分数 + 碳胶相体积分数=1. 锂电池极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现针对锂电池极片设计基础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1)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 电极材料理论容量,即假定材料中
2023年1月30日 ·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压汞法测量锂离子电池极片孔隙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以辊压石墨电极为例,详细介绍如何测量锂离子电池电极孔隙特征结构,所测量孔隙特征包括:孔隙度,迂曲度,与结构有关的扩散系数,孔隙体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