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在11月22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中就指出,国内储能电站发展的核心驱动在于政策要求新能源发电机组强制配储能,据其预计2022 年储能电站装机量将达到35.8GWh,到2025 年增长至118.8 GWh,2021-2025 年复合增速为64%。
2023年7月3日 · 6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2021年及以后河南省年度风光开发方案中的新能源项目,要严格按照开发方案中确保的储能配比配置储能设施,储能设施投运时间应不晚于新能源项目投运时间;如未投运
2023年8月16日 · 以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为例,通过在充电车棚、场站建筑上安装分布式光伏,并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既能降低高峰、尖峰时段用电成本,增强新能源
2023年7月17日 · 相关行业协会的调研显示,新能源配置电化学储能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远低于12.2%的各应用场景下电化学储能平均等效利用系数。 新能源电站纷纷配建储能却建而不用,无疑是一种全方位社会的投资浪费。
2024年11月7日 · 2021年7月,针对工商业用户侧配储,优化分时电价,通过峰谷价差增大提升用户侧配储经济性;2021年8月,提升新能源发电并网优先级来鼓励新能源发电侧配储能;2022年6月,明确了独立储能充电不再承担输配电价,以提升独立储能电站经济性。
2021年7月15日 ·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方位、低成本、高可信赖、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步伐,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方位面市场化发展。 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
2022年6月1日 · 近日,国务院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并研究储能成本回收机制。 储能的应用空间正随着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推动不断加强,从技术相对成熟的抽水蓄能到近期市场关注的电化学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越来越多的储能形式已经在新能源系统中发挥作用。
2022年1月29日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方位新的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
2024年11月2日 · 8月1日《关于促进独立储能加快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2024年9月30日起,未开工新能源项目需配建储能的,鼓励优先通过租赁方式配置储能,不再单独配建容量低于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的储能设施。
2023年3月3日 · 在2021年7月份,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明确"鼓励探索建设共享储能"后,山东、湖南、浙江、青海、河南、内蒙古等20多个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把共享储能作为开发建设储能电站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