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 · 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方位,保障电力安全方位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现就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首页 简
2024年11月8日 · 史晓锋表示,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储能不仅要做好"三电融合"(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技术深度融合)以及守住安全方位底线,还要承担"构网"等新功能,以应对"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
3 天之前 · 在全方位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的浪潮中,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发电等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这些新能源发电方式存在着天然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比如,风力发电会随着风速的变化而产生不稳定的电力输出,光伏发电则会受到日照强度和时间的限制,白天光照充足时发电量大,夜晚或阴天则
2024年11月21日 · 华为携手客户与伙伴先后于新疆哈密华润咸水泉电站25MW/100MWh构网型储能项目完成全方位球第一个百兆瓦时级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性能测试、于青海格尔木绿发多能互补新能源电站50MW/100MWh储能项目完成第一个百兆瓦时级多能互补构网型储能电站性能
2024年8月22日 ·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方位球规模最高大的互联互通电网,已建成投运"19交20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有效支撑了中东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 "十四五"时期以来,已建成雅中—江西、陕北—武汉、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等特高压直流重点工程,全方位国跨省跨区送电能力显著提升。 渝鄂联网、闽粤联网等跨省跨区背靠背直流工程建成
2023年7月18日 · 在大规模新能源并入、负荷密集接入、系统电压和频率支撑性不足的重要电网节点应用储能技术,可有效防范突发事件和故障后恢复能力,有效解决
2021年11月26日 · 目前,新型电力系统仍然没有官方的明确定义,但各方共识基本集中于"新能源为主体",这意味着我国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占比未来将达到50%以上。 从发展阶段来看,"以新能源为主体"将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新能源装机占50%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50%以上。 然而在现阶段,从装机量看,2020年我国电源总装机22亿千瓦,其中风、光、生物质共占比26%。 可如果
2024年3月6日 ·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占比高,传统电网面临输入端电源和输出端负荷均不可控的被动局面,电网的稳定运行受到挑战。 如何实现大规模可控新能源发电?
2024年11月18日 · 根据储能原理的不同,储能技术可以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能储存等。其中,电化学储能是当前应用最高为广泛的一种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钠硫电池等。 二、储能技术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1.
2023年1月28日 · 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 挑战分别包括:安全方位风险高、锂资源限制,地域及生态限制,储气成本高、储能效率低,功率密度低、成本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