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 · 同场景下配置储能容量及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策略。 为了确保新型配电网的运行稳定,同时获得更 大的经济效益,需要更加深入研究制定削峰填谷的
2022年1月12日 · 计及多影响因素的发电侧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及配置工具. Research on the configuration method & tool for the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on the power generation side. 摘要: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关键技术,对提升清洁能源消纳,保障电力连续稳定输出,提升火电效率,保障电能质量具有突出作用,是实现多能协同、清
2022年1月18日 · 新能源侧的储能配置是以涵盖新能源机组、电站、基地、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省级电网或区域电网为应用背景,面向特定应用场景,以" 新能源+储能"达到特定的技术指标或技术经济综合指标为应用目标,在明确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或运行边界下,开展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工作。 目前,国内外在新能源侧储能配置领域已获得许多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储能配置主要明确应
2024年11月12日 · 根据不同省份的峰谷平时段的划分,进行充放电策略进行配置,主要设置为每天两充两放,原则上要优先考虑对尖峰的消纳,简易配置方式如下: 低谷充电——高峰(尖峰)放电——低谷(平段)充电——高峰(尖峰)放电
在2023年11月印发的促进新型储能发展的通知中提到新型储能企业面对发电侧等需求,支持开发建设智能管理系统,"支持新型储能企业面向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各类场景的不同需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能源数字化技术,开发建设高效安全方位的
2023年11月8日 ·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22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能源2022026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容量分析、设备选型、布局选址与接入系统、生产模拟和电气计算、电力系统二次、技术经济分析。 本标准由国家
本文针对 电网侧,提出了用于变电站降载及削峰填谷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针对新能源侧,提出了用于平 抑新能源出力波动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针对用户侧,提出了用于提高供电可信赖性的储能容量配 置方法。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关键技术,对提升清洁能源消纳,保障电力连续稳定输出,提升火电效率,保障电能质量具有突出作用,是实现多能协同,清洁低碳,安全方位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本工作主要聚焦新能源场站参与电网一次调频应用场景下的
2024年6月11日 · 为优化储能对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并发挥储能的利用价值,在电力系统中如何科学合理的配置储能至关重要,特别是针对电力系统中不同应用场景储能的调峰、调频等需求提出配置原则,分析不同应用场景储能配置方法。
2024年6月16日 · 电网侧储能的核心作用在于为电力系统提供调峰支撑。在电力系统中,负荷峰谷差较大、调峰资源不足等问题一直存在。通过配置电网侧储能,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