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 ·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包括7个研究所、6个研究中心,研究领域包括太阳能、建筑节能、生物质能、风电及其控制系统、氢能与燃料电池、清洁燃料生产与生物化工转换等。
2021年1月6日 · 太阳能电池在未来的新能源开发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新型太阳能电池,从电池的优势、转化效率、结构、工作原理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概述了后续技术的发展趋势。
2022年7月21日 · 对于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而言,通过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SCs )钝化络合以及对钙钛矿和载流子传输层的界面自组装修饰已经成为制造高性能和高稳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4年12月11日,浙江大学李昌治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花津校区礼勤楼702室举行,由化材学院王官武教授主持,化材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李昌治教授作了题为"半透明光伏电池材料"的学术报告。李昌治教授首先介绍了半透明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随后详细阐
2024年9月4日 ·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再生生物质材料的可持续策略,通过联合实现太阳能蒸发脱盐和清洁电力生产,突破了 ... 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本研究中的太阳能脱盐效率也能突破100%的瓶颈。生物质通过简便的水热调理和
5 天之前 · 近日,我校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课题组郭鹍鹏教授团队在提升空穴传输材料热应力稳定性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耐用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Heterogeneous Amine with Polycyclic
2018年2月27日 ·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4年,位于中山大学东校区 (广州大学城),教学和实验场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 研究所于2005年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同时也是中山大学二期985工程项目
2019年10月14日 · 据悉,自然学术会议-太阳能燃料国际会议是继我校与《自然》、《自然材料》等知名期刊于2016年首次在中国举办自然能源材料国际会议之后,由《自然能源》、《自然材料》等知名期刊与我校共同发起,是太阳能燃料领域水平高、规模大、影响力广的能源
许宗祥课题组在《Solar RRL》发表的第一名篇论文题目为《基于无异构四甲基取代的锌酞菁作为免掺杂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许宗祥课题组研究助理董磊、胡启锟和博士后Ehsan Rezaee为共同第一名作者,许宗祥为独特无比通讯作者。
2024年10月30日 · 该研究工作在谢立强副教授、魏展画教授的指导下,由我校博士研究生靳永斌、酆辉平及硕士研究生李英霁等共同完成,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华侨大学科研基金的资助。
2018年7月13日 · 《太阳能电池》课程是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除了承载着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任之外,也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利平台。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并使之完善,重点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所授内容是否科学、实用,是否适应现代
2024年11月11日 · 李永舫认为,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是实现太阳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关键在于太阳能电池材料技术的进步的步伐和创新,以钙钛矿、有机太阳能电池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将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2024年10月28日 · 河南省科学院材料研究所是河南省科学院成立的直属研发机构,注册于2022年9 ... 新能源材料: 研究和开发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材料 。重点关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其在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2014年7月2日 · 该学科结合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在智能电网背景中的分布式供能技术、能源领域中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的高效综合利用、多相流测试等多个研究方向
2024年1月21日 · 论文第一名作者为我校2023级博士研究生任世杰,通讯作者为我校王蕾教授和高瑞廷研究员,内蒙古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名单位。 光电化学(PEC)能够通过吸收太阳能产生光生电压来降低合成氨所需的还原电势是当前最高有前途的合成氨策略之一。
2024-12-24 · 12月17日至19日,首届硅基新材料研究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 会议由蚌埠学院主办,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外事处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蚌埠学院师生共计280余名代表参会。蚌埠学院党委
2021年9月6日 · 报 告 人:四川大学 彭强 教授报告题目: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报告时间:9月9日8: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219 353 955,会议密码:1234报告人简介: 彭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
2022年5月6日 · CZTSSe是一种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具有光吸收系数高,组成元素丰产,化学稳定性强等 ... 第一名作者为许昌学院-河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崔宇博和许昌学院-河南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王梦阳,我校化工与材料 学院
2024年12月13日 · 研究领域包括:空间太阳能、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无线电力传输、空间高压电力系统、微波能量传输、空间储能、太阳能材料、太阳能电池等,及时反映领域内最高新科技成果,为中国和世界顶级水平科学家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
2024年5月6日 · 2024年4月30日,应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邀请,四川大学彭强教授来我校交流并做题为"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高效器件研究"的学术报告。
2024-12-24 · 本微专业是在 "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立足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依托我校安全方位、能源优势学科,瞄准新能源材料这一重大新兴产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而专门设立。 本微专业主要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以下简
2024年10月14日 · 结果表明,具有松散多孔结构的石墨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对高活性小分子 Se 3 和 Se 4 表现出更强 的吸附能力,使小分子硒有效储存在石墨中。再以该石墨盒进行硒化时,吸附的活性硒可以在低温下以气态形式快速解吸附,迅速提高硒化早期的硒分压
2022年4月30日 · 近日,我校郑直教授团队在环境友好、高元素丰度、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具有大晶粒贯穿结构、性能优秀的铜锌锡硫硒(Cu 2 ZnSn(S x,Se 1-x)
2024年9月13日 · 近日,我校发光材料与信息显示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田成波副教授、魏展画教授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分别在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2018年7月16日 · 《太阳能电池》课程是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除了承载着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任之外,也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利平台。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并使之完善...
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和河南省光伏材料与技术等重大关键问题,集中开展了"硅纳米阵列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合成、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纯量子点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钙钛矿新型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 "等基础性研究及光
2019年7月5日 · 7月3日,由材料与能源学院刘明侦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大晶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期总结会在学校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沈文忠教授任专家组组长,南方科技大学徐保民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曾海波教授、四川大学彭强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李国强教授,我校林媛教授
2022年5月6日 · CZTSSe是一种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具有光吸收系数高,组成元素丰产,化学稳定性强等 ... 第一名作者为许昌学院-河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崔宇博和许昌学院-河南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王梦阳,我校化工与材料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