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硅源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摘要: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石墨类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较低,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 硅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作为负极材料能有效提高电池性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制备硅基负极的硅源材料、硅颗粒的形貌尺寸及其加工制备工艺对硅基负极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微米化硅基材料研究进展

2023年8月17日 · 硅负极因合金化机制具备常温下 3 579 mAh /g 锂化容量、高温下 4 200 mAh /g 锂化容量受到广泛的关注。 此外,硅的资源丰富,0.2~0.4 V 锂化电位,促使它成为最高具前景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 LIBs 负极材料。 但是,硅在合金化过程中产生的 300%体积形变、较大的机械应力会导致颗粒表面开裂、破碎、粉化。 想进入负极交流群,请加微信shimobang。 除此

锂离子电池负极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8年3月26日 · 摘要: 硅基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电压平台低、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有望替代石墨负极应用于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 但是硅的导电性较差,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体积效应,极易导致电极极化、材料粉化、SEI膜重构、库仑效率低和容量持续衰减。 硅和碳复合能很好地综合两者的优势,形成结构稳定、循环性好及容量高的负极材料。 本文从不

上海硅酸盐所在锂离子电池用高首效硅碳负极方面取得新进展 ...

2024年9月4日 ·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张涛研究员和孙壮副研究员,采用"微刻碳"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丰富锂官能团的多孔石墨基体,将其与纳米硅复合,合成出一种可在空气环境下稳定保存的富锂硅碳负极材料。 研究发现,富锂多孔石墨与纳米硅在高温下可建立化学相互作用,形成表面锂官能团与相邻硅的O-Li-Si微结构。 这种结构通过Li-Si成键实现了硅颗粒的原位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的最高新进展综述

2020年11月12日 · 可充电锂电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容量二次锂电池的开发已成为研究热点。 在过去的十年中,硅因其极高的比容量而被广泛研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科学网—ICM综述 | 东华大学杨建平教授团队:锂离子电池硅基 ...

2024年1月11日 · 多年来,研究者们已经使用 了很多种不同电解液来提高输出硅基负极的循环耐久性。无论何种硅基负极材料,电解质在离子传输和间相形成中的作用是相似的,影响硅基负极的性能。液态电解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2024年度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探讨

2024年7月29日 · 研究表明,硅纳米化技术能够迅速缓解应力,增强硅的耐断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锂化过程中硅产生的机械应力。 具体而言,当硅颗粒尺寸缩小至150nm以下时,首次锂化后不会出现裂纹。 相反,若颗粒尺寸超过150nm,则在首次锂化后表面会出现裂纹,并在后续锂化过程中持续膨胀直至破裂。 纳米硅具备多项优势,如锂离子扩散距离短、表面积大以及晶界传

Energy Environ. Sci.:用于锂离子电池无粘结剂高硅含量 ...

2019年12月12日 · 近日, 华中科技大学李会巧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孙庆丰教授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共同通讯作者) 通过一种简单,绿色,低成本和可扩展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硅含量为92%且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的硅负极,旨在解决硅在商业化应用中问题。 由于纤维素纳米片在合成过程中的自卷起,所以将硅纳米颗粒包裹在具有可控硅含量的无粘合剂柔性电极中。 设计良好

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硅钢用材特点浅析

2024年11月28日 · 无论是需要无取向硅钢的新能源发电、用电(新能源汽车),还是需要取向硅钢的新能源变压器输电,均为硅钢产业链供需平衡及结构升级带来了增量市场和发展机遇。

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2018年12月4日 · 摘2要!硅基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硅较差的电子导电性和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巨大的体积膨胀问题&导致其具有较差的循环性能&阻碍了它的商业化应用$本文从介绍硅材料储锂机制及失效原理出发&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对硅基材料的改性研究&主要包括对硅材料的纳米化及维度设计''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