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共用铝电极的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的充放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能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024年7月25日 · 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团队提出使用单壁碳纳米管作为双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极的新方法,实现双面系数超98%,发电密度超36%,并降低材料成本,展现其在高效稳定双面光伏发电上的潜力。
2023年1月9日 · 结果表明具有复合电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3.7%的光电转换效率(认证效率23.2%),并表现出优秀的综合稳定性。 当施加4.0V的反向偏压60秒时,器件仍保持初始效率的95%以上,并且在连续光照、加热、湿度等多种测试环境下均保持着优秀的稳定性。
2022年4月28日 ·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长沙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长理工大科〔2019〕4 号)的规定,现对通过议定价的职务科技成果专利实施许可公示如下:专利名称
为解决太阳能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人们利用光伏储能将太阳光的转化与能量的储存结合到一起,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P 掺杂 CuS对电极的高催化活性与超级电容器 NiS正极的高比容量构思了一种光充电一体化集成器件的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如
2022年1月17日 · 我们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的电极方面的最高新进展进行了批判性调查。 假设这有助于采取正确的步骤来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 EN
2024年7月2日 ·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背面电极的开发中,主要挑战是稳定性和成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同时蒸发两个独立控制的金属材料源,以实现合金电极的均匀分布。
2023年8月14日 · 三端电极型(3t)叠层太阳能电池,是通过一个高光透过率导电薄膜层将两个子电池串联在一起,并作为两个子电池的公用电极,收集各子电池产生的光生载流子的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
2023年9月4日 · 在此,开发了埋入式金属栅极锡掺杂氧化铟 (BMG ITO) 电极,以最高大限度地减少由 TCO 不受欢迎的高薄层电阻引起的功率损耗。 通过使用光刻技术将140nm厚的金属网格埋入ITO中,ITO的薄层电阻从15.0Ω sq -1 降低至2.7Ω sq -1 。
2020年10月12日 · 可通过低成本印刷制备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具有轻便、可弯曲的优点,在便携式可穿戴电子和光伏建筑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对钙钛矿光吸收层、电荷传输层、基底和电极材料的优化,F-PSCs的效率已经超过20%。 制备工艺的快速发展为F-PSCs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着重介绍F-PSCs中的透明导电底电极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