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 · 博士学位论文新型高效低成本储能器件关键材料及其机理研究作者姓名:季必发指导教师:唐永炳研究员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的技术技术研究院学位类别:理学博士学科专业:物理化学培养单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的技术技术研究院0年6月
2017年8月17日 · 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纳米储能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实现新型高效储能器件的设计与研制。 项目设置4个课题,分别有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承
3 天之前 · 据高工储能不彻底面统计,阳光电源、远景能源、科陆电子、力神电池、融和元储等均发布了交直流一体的储能系统。 全方位液冷 去年,新发布的PowerTitan2.0采用液冷PACK+液冷PCS"全方位液冷"散热。
2023年7月7日 · 2023年6月30日,应我院李琪副教授邀请,东北大学李娜教授、福州大学柏松延教授、天津大学吴士超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朱凯副教授在致知楼2307会议室作高效储能器件系列"天工"学术报告。我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李琪副教授主持。
2020年11月18日 · 本报讯(记者郑金武)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凯团队在高性能柔性储能器件制备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高比能柔性固态锂离子电容器的规模化制备技术。
01 (全方位日制) 储能科学与工程(高效储能器件研发) 查看导师 ①材料评议 ②综合考核 0811J1 (学术学位) ★ 储能科学与工程 01 (全方位日制) 储能科学与工程(储能系统集成及优化调度) 查看导师 ①材料评议
2016年12月6日 · 本文介绍了"高效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项目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研究团队与研究基础,研究挑战和项目预期
利用光刻、电子束蒸发沉积等加工手段成功制造出柔性半透明的电化学能源器件(例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并可以将光电转换器件和储能器件集成在塑料衬底表面构成自供能的系统;用不锈钢丝和不锈钢网作为承载活性材料的基底,使电化学器件实现柔性、可穿戴的功能。
2019年2月21日 ·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的技术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一种能在室温下工作的新型高效钙离子混合储能器件,其获得了
2023年1月3日 · 为了满足上述应用需求,与之相适配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应具有形状适应性(如可弯曲、可折叠、可扭曲、可编织、可穿戴和可拉伸等)、轻质、超薄、微型等特点。
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团队简介 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团队成立于 2013 年,主要从事能源材料、器件制备、新能源系统开发、器件及系统安全方位性分析、固废回收及利用、碳捕集及高值化利用、有色金属合成、表面防腐防火及失效分析等方向研究。 现有专任教师 10 人,其中博士学位 10 人,海外
2020年11月5日 ·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凯团队在高性能柔性储能器件制备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高比能柔性固态锂离子电容器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此项研究工作由该研究团队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大连清洁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等机构共同
2016年12月6日 · 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高效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项目组 收稿日期:2016-12-06 出版日期:2017-01-03 发布日期:2017-01-03 通讯作者: 彭栋梁,教授,研究方向为低维纳米能源材料、磁性材料,E-mail:dlpeng@xmu .cn。 作者简介:谢清水(1987—),男,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钠
2023年7月7日 · 2023年6月30日,应我院李琪副教授邀请,东北大学李娜教授、福州大学柏松延教授、天津大学吴士超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朱凯副教授在致知楼2307会议室作高效储能器件系列"天工"学术报告。我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李琪副教授主持。
2019年2月21日 · 钙储量丰富,是锂的2500倍,能提供二电子反应且拥有优秀的动力学性能,因此钙离子储能器件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储能技术。然而,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钙离子储能技术所需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均发展缓慢。
2019年1月18日 · 1、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高效柔性固态储能器件,2022-,主持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子课题:固态电解质的研究)2016-2021,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比容黄钾铁矾类嵌入赝电容负极及其新型
先进的技术储能材料和器件 发布时间:2017-07-06 对清洁电力、运输和便携式设备而言,能量存储是该领域发展面临的最高主要瓶颈。锂离子电池和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等是目前最高具前景的能量存储设备,已在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超级电容器
2024年9月13日 · 就限制了它们在需要持续能源供应的储能系统中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不间断电源的高效 储能器件。当前,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成,两者之间以能量转换的形式,从而 实现电能的存储 。
2024年11月13日 · 南芯科技近期宣布推出面向储能市场的80V高效同步双向升降压 充电芯片SC8808,该芯片具备超高集成设计,无需额外的驱动芯片和运放等组件,可实现
2016年11月8日 · 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纳米储能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实现新型高效储能器件的设计与研制。项目设置4 个课题,分别由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承担。随后,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对所承担课题的研究背景
2024年10月9日 · 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团队文昌校区进行实验室日常安全方位教育活动 2024-11-29 团队老师荣获全方位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4-11-27 团队戚继球教授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24-11-12 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团队接洽企业来访·共谋创新发展 2024-11-04
微型储能器件易于与特定微电子器件和微系统集成以及满足其所要求的电化学性能,使其成为微型电子设备和集成微 ... 4)合适高效的电解质。5)与微电子器件集成的微系统应用。 Extreme manufacturing is specifically manifested in manufacturing with energy
2020年11月18日 · 本报讯(记者郑金武)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凯团队在高性能柔性储能器件 制备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高比能柔性固态锂离子电容器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此项研究工作由该研究团队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大连清洁能源国家重点
2024年5月27日 · 庆祝高效储能材料与器件团队 2024 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圆满完成 5 月 24 日下午,团队 2024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在材料楼 B201 会议室顺利开展。 2020 级博士生苗屹冬同学进行了本次博士毕业论文答辩。 同时,2022 级博士生李天琳进行了博士选题答辩。
2024年9月3日 · 在全方位球能源需求不断攀升与化石燃料资源日渐枯竭的双重挑战下,探索高效节能与储能技术成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电致变色储能器件(EESD),作为一种集节能与储能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技术,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2021年7月9日 · 在开发利用新型清洁能源的同时,亟需研究一种功率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充放电速度快的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储能器件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过渡金属氧化物(TMOs)因其氧化态可变、成本低、制备方便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022年1月30日 · 近日,我校材料与物理学院高效储能材料与器件团队青年教师肖彬与隋艳伟教授在高熵氧化物材料储锂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对高熵FeCoNiCrMn合金粉末的氧化,成功制备了(FeCoNiCrMn) 3O4高熵氧化物,并将其用作于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