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一批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落地实施,多个构网型储能项目开展验证。 我们将依托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推动新型储能技术
2024年1月25日 ·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鼓励技术创新,结合新型储能发展特点,针对性开展工作,着力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估,压实各方责任,确保示范项目取得预期效果,为下一步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2023年4月7日 ·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采访调研时了解到,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规模化应用趋势逐渐显现,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相关产业链加速布局,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已初步显现。
2019年5月6日 · 截至2018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1033.7兆瓦,首次突破了GW的水平。 进入2019年,储能项目增多,市场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相继发布了促进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储能产业发展释放出积极信号。
2021年7月30日 · 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方位面市场化发展。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的新型电力储能(包含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飞轮、超级电容等)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28吉瓦。
2024年8月29日 · 深入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 截至2023年底,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火电装机容量近7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5094万千瓦,新型储能规模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
2024年5月24日 · 田庆军介绍,新型储能正向大容量、高密度、超安全方位、长循环、智能化方向升级。"未来新型储能还有很大技术进步的步伐空间,锂电池储能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1元以下。
2024年4月29日 · 为了提升新型储能利用率,发挥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国家能源局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细化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4〕26号)。
2011年7月29日 · 报告中还分析了可用于公用事业规模的各种电化学储能电池的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收入预测。 欧洲电力市场对电力质量的要求、构建智能电网的需要以及开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都刺激了大容量储能电池的需求。
2022年3月21日 · 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的步伐,2021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逐步拓展,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