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 · 随着尺寸的减小,颗粒的比表面积迅速增大,当尺寸达到纳米级时,颗粒中位于表面上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颗粒具有非常高的表面能。人们把这种纳米材料显示的特殊效应称为表面效应。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表1中
2024年8月15日 · 纳米 晶 和梯度 混合 相之间的协同效应导致了上述 优秀的 储能 表现,以及储能性能的 频率和温度稳定性。 通过 在铁电薄膜中设计和制造这种自组装的纳米结构 ( 柱状纳米 晶 + 梯度 多晶型混合 相 ),为创造 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 储能 效率的下一代薄膜电容器铺平了道路。
2024年4月29日 · 最高近,纳米线/石墨烯混合物被开发出来以增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在石墨烯气凝胶上水热生长均匀纳米线的新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性能。 这种纳米线/石墨烯气凝胶混合物不仅表现出石墨烯气凝胶的大表面积,而且还增加了电极-电解质相互作用的比表面积。 因此,这种新型纳米线/石墨烯气凝胶混合负极材料可以提高比容量和充放电倍率。 人们
2016年7月7日 · 纤维表面还附有羟基、羧基等亲水性官能团,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保湿能力,在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纳米纤维素基储能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纳米纤维素基隔膜材料和纳米纤维素基电极材料2方面(图 2)。
2018年3月5日 · 换言之,电极材料储能越大,驱动效应越强。 基于此机制,各种高储能的纳米材料都被尝试用作IPMC电极,驱动性能相比于传统IPMC 材料得到大幅提升,但是较实际应用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曾经一度成为人们难以理解的困惑。究其原因,储能与
2018年3月5日 · 近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陈韦课题组与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以及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等团队合作,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石墨炔新材料的电化学驱动器,并从石墨
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表界面效应的影响,表现出与传统材料截然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氢-热能源材料、传感与电化学储能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也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中最高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项目从纳米复合材料界面效应的调制入手,系统开展了纳米复合材料
1994年11月3日 · 在研究纳米储锂材料时,发现了一些纳米效应,例如尺寸效应、体积效应、表(界)面效应、超塑性及新的存储机制;降低材料尺寸到纳米尺度可能是发展高容量储锂材料和高性能锂二次电池的有效途径。
1994年11月3日 · 在研究纳米储锂材料时,发现了一些纳米效应,例如尺寸效应、体积效应、表(界)面效应、超塑性及新的存储机制;降低材料尺寸到纳米尺度可能是发展高容量储锂材料
2018年3月5日 · 近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陈韦课题组与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以及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等团队合作,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石墨炔新材料的电化学驱动器,并从石墨炔材料微观分子驱动机制的发现,到宏观驱动器件的高能量转换效率驱动特性,开展
2019年12月9日 · 该综述从纳米材料类型出发,涵盖了纳米材料应用于储能领域的基础理论、最高新进展、制造方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2019年10月8日 ·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崔屹教授,周光敏博士与武汉理工大学的麦立强教授、徐林教授和胡光武博士结合课题组多年来在纳米线储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系统地综述了纳米线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存在的挑战,从纳米线材料的合成,纳米线器件及其在原位表征中的重要
2014年7月2日 · 100K以下时,一维子能带填充的效应开始较为明显。(e)直径23纳米的圆柱形砷化铟纳米线的功率因子与电子浓度关系,其中弛豫时间近似为 τ~E-1/2。不同的曲线来源于是否计入散射对能级展宽的影响。
2018年3月5日 · 基于此机制,各种高储能的纳米材料都被尝试用作IPMC电极,驱动性能相比于传统IPMC材料得到大幅提升,但是较实际应用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曾经
2022年7月30日 · 相关实验表明,场效应晶体管不仅可以作为纳米器件的功能组件,还可以作为纳米储能单元的放大器。麦立强表示,"通过在储能材料中原位构筑梯度费米面结构,拓宽材料的嵌入能级。施加场效应后,离子迁移速率提高 10 倍,材料容量提高 3 倍以上。
2018年3月5日 · 换言之,电极材料储能越大,驱动效应越强。 基于此机制,各种高储能的纳米材料都被尝试用作IPMC电极,驱动性能相比于传统IPMC材料得到大幅提升,但是较实际应用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曾经一度成为人们难以理解的困惑。究其原因,储能与驱动性能之间
2021年7月9日 · 然而,异质界面的纳米结构和电子结构与电子自发转移能力、调控范围和输运特性紧密相连,而至今尚没有定量分析和设计异质结构材料的研究工作,且缺少能精确描述异质结构材料储能过程的理论模型。深入理解异质结构材料的储能机制、合理选材和设计实现
2022年1月15日 · 纳米材料,指的是由纳米量级(1-100nm)的晶态或非晶态超微粒为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正电子和负电子的运动,以及晶体结构的位错和滑移,通常会产生宏观材料彻底面没有的四种效应,即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边界效应。
2024年8月3日 · 多功能微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微纳尺度效应、显著的量子隧穿特性和可调的物理化学特性,成为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同时也被中国工程
2019年4月26日 · 通过对微观结构和纳米尺度效应等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开发清洁、高效、安全方位、长寿命的电化学储能材料和器件,并实施成果转化,尽可能为工业
2019年10月8日 ·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崔屹教授,周光敏博士与武汉理工大学的麦立强教授、徐林教授和胡光武博士结合课题组多年来在纳米线储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系统地综述了纳米线材料
2024年8月31日 · 1.定义:纳米能源材料是指在纳米尺度上设计、制备,能实现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功能的新型材料,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源于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
2024年4月29日 · 最高近,纳米线/石墨烯混合物被开发出来以增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在石墨烯气凝胶上水热生长均匀纳米线的新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性能。 这种纳米线/
2018年6月29日 ·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纳米化和合金化探索1前言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消费类
2024年12月14日 · 但是,随着储能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介电电容器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材料学院林元华教授等人通过在介电材料中引入熵的调控策略,利用熵稳定效应获得了热力学上不稳定的Bi2Ti2O7基烧绿石相材料(图1),其显示了大的
2018年6月29日 ·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纳米化和合金化探索1前言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消费类
2024年11月6日 · 我们深入研究了在这些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观察到的非常规效应,包括介电增强、电荷捕获、机械增强和微观结构变化,并强调了以最高少的填料含量实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
2022年5月25日 · 因此,需要系统地研究如何平衡界面极化和界面势垒的耦合效应,以优化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性能。在这项研究中,设计和制备了具有不同重量分数的 BaTiO 3纳米颗粒的分级x wt% BT@ST 纳米纤维。 通过调节BaTiO 3的重量分数纳米粒子,内部界面极化和